近些年来,我一直关注并思考着一种设计语言的表达——场地记忆。我发现人们对周边环境的美好体验通常与每个人过往的记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我个人而言,儿时的记忆就对我的设计始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 陈跃中
陈跃中记忆系列作品——成都麓湖红石公园
成都麓湖红石公园位于麓湖总部经济及创意产业发展片区的中心地带,保留场地的记忆是红石公园设计的亮点,设计团队抓住成都南部特有的红砂岩地貌特征,将红砂岩元素巧妙的融入到设计中,使其成为公园内最为独特的一张名片。
公园面积并不大,主要分布于5个居住组团中间的谷地上。原有场地对周边居民没有产生任何吸引力,居民缺乏宜人的户外环境,居住生活品质得不到提升,也缺乏社区归属感。社区公园作为地产开发的附属产品,以低廉的建设成本投入,提供最为基础的绿地休闲功能。同时在营建生态体系,营建良好环境,提升居民居住生活水平,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麓湖红石公园的设计定位为建设一座功能完善的独立型社区公园。
项目简介地理位置: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线麓湖生态城
占地面积:11公顷
项目定位:功能完善的独立型生态综合社区公园
设计要素:以地位形;以水为源;以人为本
▲ 麓湖红石公园区位及总平面图
基因提取红石公园的整体设计通过“与自然对话”的手法,做到以地为形、以水为源、以人为本,将社区公园的功能性要素同场地历史、地理、民俗相融合。
现场踏勘时,施工现场挖出很多大块的形态饱满的红砂岩整石,以及红砂岩地质,这是非常重要的地质特征。设计团队保留和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公园设计融入远古的历史厚重感和场地的记忆,将“红砂岩”这个场地基因提取并加工,成为这个公园的时间载体。打造拥有记忆符号的“独立型社区公园”。
▲ 施工现场挖出很多大块的形态饱满的红砂岩整石。
▲台阶与原始的红砂岩石块相连接,带来了粗狂的美感;台阶边草木繁茂已将台阶部分掩盖,行走其中,就有了“细草春莎没绣鞋”的诗意。
▲棋语林中的方形的红石桌椅是专门为喜爱棋牌文化的成都人准备的,场地边穿插的矮墙形成场地的归属感。
▲公园里的红砂岩是场地记忆最好的见证者和传承媒介,不同体量自然形态的红砂岩和观赏草相结合,点缀在游步道和台阶的两侧,成为公园设计的灵魂,延续了场地记忆。
细节处理设计团队非常关注细节上的处理,每一个节点的比例、形态、材质等要素都经过反复推敲,从中寻求最佳效果。
▲ 设计师多次到项目现场对施工进行指导。
▲ 迎宾步道两侧的红砂岩元素水景经过多套方案的推敲。道路与地块之间的高差,通过挡墙和芒草使其变成景观的一部分,吐水景墙从植物中伸出,你不知它来自哪里,只留潺潺的水声。
▲ 场地内设计了五个涌泉的红砂岩条石,条石高低、宽窄、远近皆不相同,彼此搭配形成构图的美感。条石的前端设计了涌泉的出口,出口边的石头稍微凿的低矮一些,这样水顺着石壁缓缓流下。条石的后部全部藏在了地形中,配以丰富的植物,这使得条石与地势、植物连在一起,如同从植物中生长出来一样。
▲ 设计师们将这座桥设计成微拱形,使人感觉更为轻巧,如同漂在水面上,也传承中国古代造园中拱桥的如画美感。水系两岸通过草坡入水及与水生植物结合的方式营造的更为自然和亲切。
户外活动在功能布局方面,设计考虑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既要有满足全龄化的花园游览,也要有儿童娱乐、成人聚会的场地,还要满足成都当地特有的棋牌娱乐。因此在公园核心的太阳谷区域设置了满足动态活动为主的儿童七彩游乐园、阳光草坪、中央烧烤区和以静态活动为主的香樟棋语林、石生灵泉,满足不同年龄段受众的需求。
▲儿时记忆中的树屋
▲在儿童拓展区内设计了一个可以穿过大树的滑梯,让小朋友在滑下去的时候也看得到树影婆娑,形成树屋的感觉。两个滑梯筒,其中一个刚好从大树的枝桠间穿过,成为了设计与自然最好的对话。
▲ 在平台的西侧,按照原有地形建成了一个儿童的七彩游乐园。设计师们提出了“生态型儿童游乐区”的概念,游戏设备要与植物结合,与场地边的地势结合,与红砂岩主题结合。
▲ 阳光草坪上举办的“自然之声’”草原音乐会,吸引了很多音乐青年前往。
▲ 飘香涧的烧烤区是亲友团体的最爱,设计之初便加入了烧烤台、洗菜池、电源和桌椅等人性化需求元素,约上三五好友,在阳光明媚的周末,聚会就是这么简单就开始了。赏美景、享美食,时下最热门的事情在这里都得以实现,年轻人也在这里找到了新的聚会地点。
成都麓湖红石公园自一期推出以来,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许多设计业内专家学者及设计精英团队纷纷到现场进行参观交流。居民在这里步行游憩、娱乐玩耍、健身锻炼、社交集会,享受美好的户外空间,麓湖生态城红石公园成为了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催化剂。
特别鸣谢:麓湖集团秦文先生及宣传部同事提供的精美照片。